何謂「聖嬰現象」與「反聖嬰現象」?
聖嬰現象 聖嬰現象(西班牙語:El Niño),又稱厄爾尼諾現象,是秘魯、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。 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,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,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。其出現頻率並不規則,但平均約每4年發生一次。基本上,如果現象持續期少於五個月,會稱為聖嬰情況(condition);如果持續期是五個月或以上,便會稱為聖嬰事件(episode)。 厄爾尼諾在西班牙語中意為「聖嬰」,因為這種氣候現象通常在聖誕節前後開始發生。而其中niño在西班牙語是「男孩」之意,El是定冠詞。這現象往往持續好幾個月甚至1年以上,影響範圍極廣。厄爾尼諾的陰性名詞為拉尼娜(La Niña),拉尼娜就是「女孩」的意思。 成因 對聖嬰現象形成的原因,科學界有多種觀點,比較普遍的看法是:在正常狀況下,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北信風,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南信風。信風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,分別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。從赤道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,靠下層上升涌流補充,從而使這一地區下層冷水上翻,水溫低於四周,形成東西部海溫差。但是,一旦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翻減少或停止,海水溫度就升高,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減弱,甚至變為西風時,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翻減少或停止,海水溫度就升高,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增暖。而突然增強的這股暖流沿著厄瓜多海岸南侵,使海水溫度劇升,冷水魚群因而大量死亡,海鳥因找不到食物而紛紛離去,漁場頓時失去生機,使沿岸國家遭到巨大損失。 聖嬰形成的前兆包括: ‧印度洋、印尼與澳洲氣壓上升; ‧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、東面的海面氣壓下降; ‧南太平洋的貿易風減弱或往東面吹; ‧秘魯附近的暖空氣上升,令當地沙漠下雨; ‧暖空氣由太平洋西岸擴散至印度洋與太平洋東面。同時它令東面較乾燥和有乾旱的地方降雨。 影響 大型聖嬰現象曾經在以下年份出現:1790-93, 1828, 1876-78, 1891, 1925-26, 1982-83, 1997-98 近年來聖嬰現象曾經在以下年份出現:1986-1987, 1991-1992, 1993, 1994, 1997-1998, 2002-2003, 2004-2005, 2006-2007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聖嬰現象,是幾個世紀來最嚴